大咖观点 | 陈勇院士:发展生物质新质生产力

导读:陈勇院士表示:农林废物能源化与资源化利用是生物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,通过农林废物可制氢、甲醇等能源产品及化学品、材料等。发展生物质新质生产力首先要转变固有观念,除技术创新外,还应重视应用场景、模式、政策等的创新。农林废物量大面广,具有资源与环境二重效益,应赋予农林废物战略资源属性,以提高其战略地位。

 

4月10日,以“绿色征程、创新驱动、赋能未来”为主题的“2025生物质能创新发展论坛”在京盛大召开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广东省科协主席陈勇在论坛上发表《发展生物质新质生产力》的主旨演讲。

在论坛上,陈勇院士提出,生物质新质生产力,是指通过发挥创新型人才的作用、新型基础设施和高效利用原材料等,创造出新产品,从而推动生物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。陈勇院士强调,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核心,观念是创新的关键。浙江渔村的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河北德胜村的经济转型以及广州黄埔区迳下村的城中村改造,都证明了观念转变能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此外,生物质新质生产力的运用也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。四川的农居复合建筑,通过利用建筑物部分空间种植经济作物,实现农业与建筑的融合,体现了创新和观念更新的重要性。

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,具有转化为固体、液体、气体能源的潜力,同时也可转化为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。如何高效利用农林废弃物,实现其能源化和资源化,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。陈勇院士提出,生物质能可分为主动型生物质和被动型生物质。主动型生物质包括含油、含糖、含纤维素的能源植物,具有可主控、可规划、可定量的优势,是重要的能源储备。被动型生物质分为林业生物质废物、农业废物、农产品加工废物、生活垃圾等,存在难主控、难规划、难定量等问题,属于污染源,需优先发展该类型生物质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。

我国农林废弃物年产量巨大,主要包括畜禽粪污、作物秸秆、林业剩余物和粮油果蔬加工废弃物等。随着GDP总量的上升,农林废弃物资源量整体呈现指数增长趋势,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。技术创新、应用创新、模式创新、政策创新是推动农林废物能源化及资源化利用的关键。农林废物制氢技术通过生物沼气催化制氢,相较于传统天然气制氢,原料费用节约了15%,彰显了生物质能源的环保价值和经济效益。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温氏集团大坪养殖场的绿氢、绿醇中试系统的成功运行,展示了将生物质能转化为绿色化工产品的潜力。随着生物能源技术与生物仿生技术的的不断进步,为生物质能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。

最后,陈院士指出,农林废物能源化与资源化利用是生物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,应赋予农林废弃物战略资源的属性,确保生物质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,有望成为推动碳中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

 
 

 

创建时间:2025-04-17 16:24
< 返回
首页    会议培训    论坛交流    大咖观点 | 陈勇院士:发展生物质新质生产力